不知不覺中,陽光的顏色由黃金變成了白銀,東風的柔軟從枝頭飛到了山巔,地脈的滋潤由清澈透明化作五彩繽紛,風生水起,春風化雨,山川一新。
每天清晨,利用手機,學會兒英語。這種學習,完全是為了快樂,沒有任何的功利性。在百度翻譯上,寫一個white,會出一串—— black、red、green等等,逐一拼讀,逐一書寫,逐一默記,每學會一個單詞,每發現一個新意,心里都充滿了快樂。前不久,早上學英語,滑動屏幕時,一不留神闖入了一個直播間,主播正在手舞足蹈地介紹九里香,但那不是自己喜歡的品。順勢滑進“購物袋”,眼花繚亂中,一眼定格在一只黑色小底托、天青色福字瓶、團簇綠翠的梔子花,二十六塊八,馬上下一單,福州市發貨,兩天后清早,送到單位門口,經過長途跋涉,打開包裝之后,先是一抹余熱,后是一脈悠香——葉色翠綠,花苞緊繃,瓶座完美。自此之后,每天開門,一叢翠綠,一室幽香。
多年以來,并不喝茶,偶爾除外。但有一天,忽起興致,燜了一壺白大師。其實并不太喜歡白茶,既然已經燜了,不喜歡也得喝一口——湯色透澈金黃,但口感微酸,若是不喝,真就浪費了。于是馬上取了一片三四克的老普洱,放在茶濾上,用沸水直接沖湯入壺,湯色由金黃漸為薄紅,繼而厚為醉紅,湯色一直透明。等壺中風平浪靜,而且溫度稍稍下降,倒一杯嘗嘗——湯色醉紅,口感滑潤,醇正濃厚,略有微甜,幽香飄逸——白茶的酸澀,普洱的土腥,恰恰在壺中相遇中和。為什么突發奇想?若干年前,出差在外,兩個孩子,自己做飯,丫頭將酸辣牛肉面、鮮蝦魚板面煮在一起,鮮辣的味道,完全不同于其中任何一種。面是這樣,茶是這樣,一水相牽的文化,會不會也是這樣?滋潤,悠長,芬芳。
也許因為歲月的綿延,也許因為用眼過度,改材料,審稿子,刷視頻,反正是視力越來越差。以至于開會時看異地會場的名字,怎么也看不清。靈機一動,取出手機拍照,將屏幕中連人帶名拉近拉大,一目了然。人像、名字可以拉近,文化、技術也可以拉近,比如古代的絲綢之路,傳播文化,交流技術,兩方多相,深受其益。不僅如此,清水情誼也可以拉近,比如南水北調,不再是君在長江頭、我在長江尾,一線牽五省,兩翼富足生。每一條輸水帶,都是一條經濟帶,都是一條生態帶,更是一條文化帶,從源頭到水尾,一脈清流,悠然向北,經濟繁榮,生態改善,目視可見,是清明上河圖。但是,文化興盛,涵養一方,卻是清明下河圖。上下合卷,方為乾坤。
在這世間,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重要,摸不著的比摸得著的重要,想不到的比想得到的重要。越是看不見、摸不著、想不到,起的作用越大。比如文化,比如文明。先是文而化之,繼而文而明之。只要文化在,一個國家,一個民族,就生生不息,通向繁榮,通向富強,通向文明。
信春深綠野有和鳴……